記憶中的湖州
學(xué)校:湖州市南太湖雙語學(xué)校 姓名:潘璐怡 指導(dǎo)教師:沈非非
在這個快速發(fā)展的時代,我們生活的地方也越來越商業(yè)化,建起了許多高樓大廈,記憶中的他也變了許多。
提起他,就想到以前去過的絲綢小鎮(zhèn)。記憶中的湖州就是因絲綢而出名的,在鄉(xiāng)下,每家每戶都會養(yǎng)蠶。從蠶寶寶變成蠶繭,大約需要40到50天左右,最后的樣子就是一個個白滾滾的球狀。每當(dāng)養(yǎng)蠶的時候,家里總會變得特別忙。爺爺奶奶忙著采摘桑葉,因為村里養(yǎng)蠶的人家太多了,每家人又想把自己的蠶養(yǎng)好,所以那些長得好的桑葉早早的就被采走了。做飯的事情就落到我媽媽身上了,而我應(yīng)該是最清閑的那個人。對于我而言,采桑葚可能是最大的事了。
看到那些紫到發(fā)黑的桑葚,我就走不動路了,還沒吃到嘴,就能肯定這非常的甜。事實證明,真的很少有桑葚是酸的。不僅甜而且汁水還多,拿桑葉做個小碗,不知不覺就可以摘好多。但是要小心,一般熟透的桑果汁不小心滴到衣服上的話,就很難洗掉了,當(dāng)初還是一“毒打”才讓我記住的。還要記住一句話:桑葚雖好,不要貪多。
一般的蠶繭都會拿去賣錢,而我們家會留一部分,用來做來年的新被子。蠶絲被真的很暖和,比一般的被子更加輕柔和暖?,F(xiàn)在如果想要一條蠶絲被,估計得花大價錢,因為現(xiàn)在養(yǎng)蠶的人越來越少了,而且蠶絲被都是手工訂制的,會做的也都是老一輩的人。記憶中的剝繭子、扯蠶絲的畫面依舊清晰,只是這樣的技藝還能傳承幾時?又要由誰來傳承?幸運的是我參觀了絲綢小鎮(zhèn),內(nèi)心的愁緒也在慢慢消散,因為在絲綢小鎮(zhèn)里面就有詳細(xì)介紹,不僅有形象的視頻可以觀看,還有實物可以觸摸、感受。只是以后這些都只能在絲綢小鎮(zhèn)才能看到了嗎?
絲綢是湖州的象征,是湖州的記憶,是湖州人的驕傲。但是湖州不止有絲綢,還有那些專屬湖州的味道:丁蓮芳的千張包、周生記的鹵雞爪,還有那總在記憶中飄香的熏豆茶。一碗由粉絲做鋪墊,面上兩個方正形狀的千張包,少許蔥花點綴的粉絲千張包,混雜著蔥花、千張包、豬油的香味直向人撲來。每每想起,總?cè)滩蛔∫士谒?。而熏豆茶則是比之更加尋常的東西,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有的。一碗茶,點綴著曬干的橘子皮、烘干的毛豆、脫水晾干的胡蘿卜絲,再加一點秋天釀的桂花,橘的、綠的、紅的、黃的,色彩陳雜,像極了秋色的油彩,但又沒有那么濃烈,它是淡淡的,帶著江南的秀色。
從江南的杏花煙雨里走來,看到了湖州的蛻變和發(fā)展,但是在記憶中悠悠蕩開的還是那些舊時光,那些我的記憶,湖州的味道。